昨天下午,两名洋帅哥又出来摆摊。
16:30,环岛路椰风寨沙滩,一辆电动三轮车陷在沙里,26岁的Witek用力往前推。
10分钟后,40多岁的Uwe来了。他和Witek一样来自德国,两人是这个占道摊点的“德国合伙人”。
两名外国人不远万里、跨越重洋,为何竟然选择在厦门的沙滩上摆摊?导报记者带着这一问题,在翻译小陈的帮助下,与两名德国人进行了一番对话。
每周做1000条香肠
虽然也是占道摆摊,但这对“德国合伙人”有些不同。
在开张之前,Witek要花20分钟准备。他拿出一瓶丹凤高粱酒,把酒倒在不锈钢摊铺上,用一块布擦过,清洁消毒。
他拿出食材和工具:四种蔬菜,生菜叶、切丝的洋葱、切片的黄瓜、切丁的萝卜,除生菜,每样都装在不锈钢盒子里;摆上3种酱汁;拿出刀叉;最后,烧炭,嗞嗞嗞烤香肠。
香肠是Uwe做的,每周一次,每次做1000多条,要花两天时间,食材是6大块猪前腿肉、3大块腹部肉和5大块后腿肉。
在对比几家养猪场以后,他挑中同安一家养猪场的肉,因为“猪的五官和眼睛健康、吃草、肉有弹性”。
摊位放置一瓶啤酒,每当炭火太旺淋上啤酒,“这样味道比较好”;如客人需要打包,他们就拿出专门订制的牛皮纸袋。
看到地摊如此“高级”,围观的人都很惊讶。
最迟摆摊到早上6点
对食物这么讲究的人,怎么会选择在路上摆摊?“这有点复杂。”Uwe说,年轻时他是一名专业的屠宰师,从事屠宰专业6年时间,其中有3年用来学习,1987年曾在德国一次屠宰大赛中获奖。
1995年,Uwe改行。5年前,他去到香港;两年半前,他来到厦门,从事石材生意,认识了Witek。
“做石材不稳定,去年亏了很多钱。”Uwe不愿提及亏了多少钱,只是说“不记得了”。今年3月份,当他再出现时,和Witek成了地摊的“德国合伙人”。
Uwe到SM附近逛街时,找到了电动三轮车,后来又找到不锈钢加工店,一边画图纸一边比划。
最开始,他们在家附近的会展中心摆摊,有人告诉他们可以去软件园,于是他们骑车赶往,有人建议他们去酒吧门口,他们从晚上12点干到第二天早上6点。
老外也有“厦门梦”
“我压力很大啊。”夕阳下,Uwe皱着眉头,笑着说。
Uwe一家都搬来了厦门,还有妻子和两个女儿。“选择来中国,是我们全家人的决定,我们爱中国。”他笑。
现在他们租住在前埔,一个月房租数千元。两个女儿在一家美国人开的私立学校读书,每个月的学费高达5000元。“在德国,摆摊是很正常的事情,家人都很支持我做这份工作。”Uwe说。妻子Anett是他的“贤内助”,德国热狗里的面包和蔬菜,都是她做的。
26岁的Witek对中国心驰神往。他曾在英国读书,认识了中国留学生,得知一些来中国的可能性。2年多以前,他来到厦门,每天学一点汉语。
如今他有一位中国女友,厦门一所大学的学生。“Good!”他用英语说,女友知道他摆摊,支持他,喜欢他的食物。
他们也有“厦门梦”。“和睦,健康,能在厦门生活。”这是Uwe本真的梦。
对话 “我们不摆摊了”
导报记者:既然你有技术,为什么要在路上摆摊?Uwe:在德国,在街边卖香肠是很正常的。我们的中国公司目前正在注册中,但是我们遇到一些问题,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如何在中国注册一家公司,目前已经递交相关材料。导报记者:有没有考虑在固定店面经营?
Uwe:有,我想在厦门承租一家店,不过被告知都需要支付一笔高昂的“转让费”,我们不理解什么是“转让费”,这在德国是没有的,我们有点困惑。
导报记者:祝你们在厦门创业成功,三轮车摆地摊毕竟不是长久之计,厦门20年前已经取消了三轮车。
Uwe:城管来的时候,我们也很尴尬,这几天我已经到鼓浪屿上找店面了,估计今天就会去签合约,很快就不会再出来摆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