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联信分析:
一、我国电站电锅行业现状
近年来,我国电站锅炉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。其一,产量大幅增长,行业产能快速提升。目前,整个行业的产能已经超过8000万千瓦,不仅能满足国内电力工业建设的需要,而且还进入了国际市场;其二,产业结构得到改善,产品水平大有提高。我国利用引进技术制造的30万千瓦、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已经实现批量生产,企业通过消化已能自主开发不同参数、不同功率、多品种的机组。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国产30万、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参数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技术与生产均进入成熟期。超临界、超超临界、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核心技术我国企业也已掌握,目前,大型机组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,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设计开发体系已经形成;其三,产品质量水平有所提高。发电设备质量改善后,电力可靠性指标大幅提高。
二、快速发展背后的隐患重重
1、技术升级造成行业结构不均衡
受益于电力市场的强劲需求,发电设备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好时机。整个行业的产能大幅提升,不断刷新历史纪录。为适应我国发电设备向大型、高效、环保方向发展的需求,企业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,使产品品种和等级有了较大发展,火电机组也实现了由亚临界向超临界、超超临界的升级。但是行业内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才能承担这一任务,这就致使少数企业生产任务集中,多数企业任务不足,行业结构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出。
2、产量提升,利润反降
随着“上大压小”步伐加快,中小型电站锅炉企业的市场空间被逐渐压缩,竞争日益加剧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上半年,哈锅、上锅、东锅三大锅炉厂已累计制造完成超(超)临界锅炉117台(其中,60万千瓦等级超临界锅炉99台,100万、60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锅炉各9台),但100余台超(超)临界锅炉的生产制造,并未给制造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。
行业内的低价竞争更是让企业雪上加霜。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参与项目投标,这样的恶性竞争使得锅炉制造企业长期受困。为了取得百万千万超(超)临界锅炉的“准生证”,几大锅炉厂在参与投标时,都把价格定得很低,只有成本价或稍微有点亏损。
3、过度依赖进口,产品成本难以控制
对电站锅炉来说,材料成本约占锅炉总成本的70%左右,原材料资源紧张,价格上涨,大大吞噬了电站锅炉产品的利润。以100万千瓦超超临界锅炉末级再热器、三级过热器、四级过热器上所有的进口不锈钢管为例,2005年材料价格为12万元,现在已经涨到了22万元,而且货源紧张,有价无市。
过度依赖进口,造成超超临界巨亏,其次是超临界。近些年,我国锅炉用钢的内在质量、表面质量均不能全面满足超超临界机组发展的需求。并且由于设备生产有一个周期性,随着国际国内市场上原材料价格高涨,当初拿到订单的企业都面临大亏。在目前条件下,除少数钢号外,(超)超临界锅炉所需材料大多依赖进口,这种情况短期内难以改善。亚临界由于采用进口材料较少,产品成本较低。造成企业靠亚临界挣钱来补贴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的亏损。与此同时,一些大企业由于现有生产能力不足